第25章 没有虎头,但依然蛇尾
战地时间1941年7月3日。
在薯条君两处放火区域以外,更多的,不可控的大火出现了。
这当然不是苏军、德军,或者芬兰军队,有和“灰烬”一样的爱好。
而是真正的“战火”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刚刚又摸了德国人,一个无线电通信节点的薯条君,面对这种火焰,不是很放心和“灰烬”确认,
“‘灰烬’,你确定你的树枝没有外流吧?”
但已经从新生模式,再次循环到,灰烬模式的兵人,现在根本没有和薯条君“论道”的想法,
“咚……咚、咚!”
(“毁天……灭地!”)
“得,算我白问,‘爆破弹’你注意点。”
发现“爆破弹”收藏爆炸物的爱好,根本就是一个,带走一切能带走爆炸物的本能后。
“爆破弹”现在已经是“灰烬”武器专属管理员了。
“政委,我的建议是,停止攻击德国人的无线电。一旦让芬兰人主导指挥,防线的压力更大。”
“淦,我们不是只弄了几个吗?”
“但,芬兰人现在已经占据主导了。”
是的,芬兰人在战争进入他们更擅长的领域后。
一方面因为,德国人连续吃瘪之后,必须更加仰仗芬兰人。
另一方面更是直接的因为,当前正在攻击的四个师中,只有一个德国师。
这使得“白色闪电”计划,在破产,变更到面目全非之后。
原本愿意跟着德国人“继续战争”,但主要目标在南方的芬兰军队。
以他们并不愿意的方式,获得了一个次要战场的主导权。
而在这种情况下,芬兰国内,在温和派也彻底“黑化”后,愈演愈烈的极端思潮。
在帮助芬兰,在短时间内将军队动员到,比历史中更多的80余万人的同时。
也开始像所有极端思潮一样,给前线的将军们戴上了名为“民意”的镣铐。
这使得作为苏军老对手,事实上比德国人更早明白。
对于,当前在萨拉-库萨莫一线的战斗,停止进攻,重整军队,甚至是直接撤回战前位置,才是最好选择的芬兰指挥部。
不得不硬着头皮,继续打下去。
毕竟他们的攻势,同样被国内视为,正在夺回之前被苏联人抢走的领土。
并且对于狂热到失去理智的人来说。
即使这些芬兰军官,亲自拿着地图去解释,当前芬兰军队,在此战区已经事实上,夺回了之前割让的领土。
任何停止进攻的建议,也一样会被视为“叛国”。
更何况,现在芬兰军队在这里的三个师中,看起来战果最好的“诺尔德”师,本身就是极度狂热的。
(一些解释:
1、历史同期,芬兰军队约有65万人。
2、芬兰在“冬季战争”中割让的领土有:
1雷巴奇半岛(“渔民”半岛),在之前的季托夫卡之战中。
正是借助这个半岛上的筑垒地域,红海军突击队,在薯条旅一个班的帮助下,成功绕到了德军部队身后。)
2萨拉地区,即当前战斗发生的区域,苏联要求芬兰完全退出了这里的森林。
这也是,芬兰军队在进攻这里时,对于地形的熟悉程度,超过苏军的原因。
只是一旦继续深入,芬兰人对于这里地形情况的了解,也会大幅下降
3拉多加湖北岸与卡累利阿地狭。
这里既是掩护列宁格勒,所必须的缓冲区。
也是芬兰进出芬兰湾最好通路,塞马运河-维堡线路的下半段。
是芬兰的核心利益区,因此在历史中的“继续战争”里,芬兰军队将这里视为最重要的目标。
并且因为历史中芬兰温和派,并没有和本书中一样,因为德国人开战即吃瘪,主动找苏联试图谈条件不成,导致破防黑化。
芬兰军队在夺回这里的领土后,就立即进入了观望状态,并部分复员了军队。
当然,等到德国人真的,一路势如破竹的,打到列宁格勒后。
芬兰人的野心还是扩大了。
pS:历史中芬兰温和派,试图单方面找苏联人和谈的事情,其实也发生过,只不过时间是在1943年,德国人在夏天都吃瘪了之后。
结果也和本书一样,苏联和芬兰的根本矛盾,卡累利阿地狭的所有权,根本无法谈判。
这让芬兰,选择了继续战争,直到1944年6月,苏军一波,将北极战线的德军赶进了挪威山区中。
芬兰不得不低头。
4芬兰湾中的若干岛屿和汉科半岛。
这极大的加强了红海军波罗的海舰队对芬兰湾的控制力。)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在薯条君,再次确认,“绿火箭”营依然没有走完组建进度条。
只能选择,继续以小队方式,在这场已经变成“冬季战争”plus版的战役中,寻找芬兰军队或者德国军队的有价值目标时。
对于自己能够推进到索夫波罗格,根本原因是什么,没有多少b数的芬兰“诺尔德”师,正在和德国空军派驻到这里的地面联络官吵架。
“你们为什么不能将炸弹,直接投到苏联人的后面!”
“下一次攻击。”
“你们上次也是这么说的。”
“下一次攻击!”
……
汉斯感觉自己肯定是犯了什么错误,才被空军分配到这里,配合这些愚蠢的芬兰人。
在那些该死的英国人,不知道为了什么,突然出现在这里,帮助苏联人后。
德国空军的轰炸行动,就一直处在必须小心谨慎的进行的状态。
再加上,索夫波罗格的苏军防线,作为克斯坚加在西南方向的关键门户,苏联人在这里布置的,防空力量是十分充足的。
这让德国空军的攻击,根本无法越过苏军外围,直接攻击核心阵地。
但愚蠢的,连苏联人外围阵地都攻不下来的,芬兰人。
不仅仅,根本不懂德国空军近距离支援战术。
不会主动在德国空军掩护下,拔掉外围苏军阵地,从而在地面上,干掉苏联人已经奔放到,直接布置在前沿身后两三公里的的高射炮阵地,实现空地协同推进。
居然还能反复大言不惭的要求,德国空军直接越过这些高炮的致命火力,袭击苏军阵地核心的炮兵。
还说什么,
“只要苏联人的大炮停下来十分钟,他们的步兵就能冲进克斯坚加。”
“该死的,蠢货!”
如果不是汉斯,明确知道保护自己的几个陆战师士兵,比这些愚蠢的芬兰人还不如的话,很可能已经从不断应付芬兰军官,快进到直接下克上了。
当然,如果汉斯,能够知道,芬兰军队甚至在,有迂回攻击条件的情况下,依然没有进行任何其他攻击尝试的话,可能会立即找到薯条君申请,跳过人生中这没有希望的五年。
而在这种情况下,南线的芬兰军队想要,在苏军纵深力量,已经完成防线加固后,取得任何一点战果基本是不可能的了。
当然好的方面是,这样的打下去,受伤最重的,只有德国空军地面联络员汉斯。
甚至,只要苏军不改变自身防御为主的战略,这里的战争已经发展到了,每天完成日常任务的阶段。
………………
相比南线,有德军步兵第169师,和山地步兵团存在的北线,攻势还是有些变化可能的。
至少,在德军步兵第169师,借助芬兰第6师创造的通路,发起冲击后。
苏联边防军防线,与步兵第104师的前出防线已经垮塌了大半,这些原本可以完全掩护此处道路的防线,此刻只剩下几个依托高地建立的据点。
甚至可以说,如果不是薯条君的第二条火障,成功将党卫军“北方”师烧走了。
等到该部,真的在获得了足够的补给后,从南侧加入这里的战局。
当前可以借助几个高地,成功钳制德军,避免其全力冲击,库奥拉亚尔维主防线的苏军,可能已经被冲垮了。
不过,对于战争来说,不仅仅没有如果。
“几乎”与“彻底”的小缝隙,往往也是完全无法弥合的。
这一点,对于当前芬德联军共同前进指挥部来说,已经是不需要点破的共识了。
只是双方的中级指挥官,依然会为了面子问题,相互争论,
‘’该死的,之前那个山头,你们不是彻底清缴了吗?”
“如果不是,你们的轰炸机半路撤走,我们几乎就全歼苏联人了!”
“难道,不是你们先被苏联人,不到一个连的反冲锋,赶走的吗?”
“那是另一个山头,而且你们的人,不也一样被那个连冲垮了吗?”
对此,已经头大如斗的联军指挥官,德军第169步兵师师长-库尔特·迪特玛,也只能用已经用烂了的得说辞,压下众人的争吵,
“好了,看看你们,一个个和泼妇骂街一样。我们现在需要精诚合作,只有突破库奥拉亚尔维的主防线,我们这几天的努力才算没有白费!”
只是根本上的现实是,芬德联军,虽然在再次合作后,几乎成功冲垮了,没有做好同时应对两种风格攻势的苏军防线。
但以英国人插手为转折点,当苏军指挥部,已经将更多力量从阿拉库尔季迁移至这里后。
未能彻底清剿,苏军一线阵地支撑点,只是部分获得了,关键道路使用权的芬德联军,已经错过了,快速冲过这里的战略窗口。
上述的争论,正在从翻旧账,逐渐演变成,不断上演的,需要芬德联军,投入更多注意力才能处理的现实问题。
对此在这次攻势中,心态反复起伏的库尔特·迪特玛,不得不开始思考,
“或许是时候撤退了。”
………………
而在芬德前进指挥部争吵中,出现的最频繁的词“那个连”。
正是,等不及红海军完成扩编的薯条君。
直接从苏军一个据点中,以拉“壮丁”的方式,获取的“绿火箭”营-边防军志愿者连队。
该连在薯条君的带领下,依靠夸张的机动能力,反复在芬德联军侧翼进进出出,大幅加速了,库尔特·迪特玛做出撤退决定的速度。
最终在战地时间1941年7月3日黄昏。
又一次,收到己方后勤车队遭到“那个连”光顾损失惨重报告的,库尔特·迪特玛,下令后撤到萨拉地区。
总共进行了不到5天的“白色闪电”计划,就此进入了暂时搁置状态。
德军在北极战区的第一波攻势,提前了两周,进入了对峙状态。
(历史中,以迪特尔在7月17日放弃继续攻击摩尔曼斯克为标志。
芬德联军的第一波攻势彻底失去前进力量。
整个攻势期间,德军除了付出了重大代价,几乎什么战略目标都没有达到。
截止7月11日,德国“挪威”集团军,就已经付出了3000余人的代价。
而战果只是,
“挪威山地军”,距离摩尔曼斯克最近45公里。
第36山地军,距离切断基洛夫铁路最近35公里。
芬兰第3军,距离切断基洛夫铁路最近69公里。
苏德双方就此进入对峙阶段,直到9月8日,南方的德军又取得了更大的阶段性胜利后。
德军才开始了又一次尝试。)
在薯条君两处放火区域以外,更多的,不可控的大火出现了。
这当然不是苏军、德军,或者芬兰军队,有和“灰烬”一样的爱好。
而是真正的“战火”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刚刚又摸了德国人,一个无线电通信节点的薯条君,面对这种火焰,不是很放心和“灰烬”确认,
“‘灰烬’,你确定你的树枝没有外流吧?”
但已经从新生模式,再次循环到,灰烬模式的兵人,现在根本没有和薯条君“论道”的想法,
“咚……咚、咚!”
(“毁天……灭地!”)
“得,算我白问,‘爆破弹’你注意点。”
发现“爆破弹”收藏爆炸物的爱好,根本就是一个,带走一切能带走爆炸物的本能后。
“爆破弹”现在已经是“灰烬”武器专属管理员了。
“政委,我的建议是,停止攻击德国人的无线电。一旦让芬兰人主导指挥,防线的压力更大。”
“淦,我们不是只弄了几个吗?”
“但,芬兰人现在已经占据主导了。”
是的,芬兰人在战争进入他们更擅长的领域后。
一方面因为,德国人连续吃瘪之后,必须更加仰仗芬兰人。
另一方面更是直接的因为,当前正在攻击的四个师中,只有一个德国师。
这使得“白色闪电”计划,在破产,变更到面目全非之后。
原本愿意跟着德国人“继续战争”,但主要目标在南方的芬兰军队。
以他们并不愿意的方式,获得了一个次要战场的主导权。
而在这种情况下,芬兰国内,在温和派也彻底“黑化”后,愈演愈烈的极端思潮。
在帮助芬兰,在短时间内将军队动员到,比历史中更多的80余万人的同时。
也开始像所有极端思潮一样,给前线的将军们戴上了名为“民意”的镣铐。
这使得作为苏军老对手,事实上比德国人更早明白。
对于,当前在萨拉-库萨莫一线的战斗,停止进攻,重整军队,甚至是直接撤回战前位置,才是最好选择的芬兰指挥部。
不得不硬着头皮,继续打下去。
毕竟他们的攻势,同样被国内视为,正在夺回之前被苏联人抢走的领土。
并且对于狂热到失去理智的人来说。
即使这些芬兰军官,亲自拿着地图去解释,当前芬兰军队,在此战区已经事实上,夺回了之前割让的领土。
任何停止进攻的建议,也一样会被视为“叛国”。
更何况,现在芬兰军队在这里的三个师中,看起来战果最好的“诺尔德”师,本身就是极度狂热的。
(一些解释:
1、历史同期,芬兰军队约有65万人。
2、芬兰在“冬季战争”中割让的领土有:
1雷巴奇半岛(“渔民”半岛),在之前的季托夫卡之战中。
正是借助这个半岛上的筑垒地域,红海军突击队,在薯条旅一个班的帮助下,成功绕到了德军部队身后。)
2萨拉地区,即当前战斗发生的区域,苏联要求芬兰完全退出了这里的森林。
这也是,芬兰军队在进攻这里时,对于地形的熟悉程度,超过苏军的原因。
只是一旦继续深入,芬兰人对于这里地形情况的了解,也会大幅下降
3拉多加湖北岸与卡累利阿地狭。
这里既是掩护列宁格勒,所必须的缓冲区。
也是芬兰进出芬兰湾最好通路,塞马运河-维堡线路的下半段。
是芬兰的核心利益区,因此在历史中的“继续战争”里,芬兰军队将这里视为最重要的目标。
并且因为历史中芬兰温和派,并没有和本书中一样,因为德国人开战即吃瘪,主动找苏联试图谈条件不成,导致破防黑化。
芬兰军队在夺回这里的领土后,就立即进入了观望状态,并部分复员了军队。
当然,等到德国人真的,一路势如破竹的,打到列宁格勒后。
芬兰人的野心还是扩大了。
pS:历史中芬兰温和派,试图单方面找苏联人和谈的事情,其实也发生过,只不过时间是在1943年,德国人在夏天都吃瘪了之后。
结果也和本书一样,苏联和芬兰的根本矛盾,卡累利阿地狭的所有权,根本无法谈判。
这让芬兰,选择了继续战争,直到1944年6月,苏军一波,将北极战线的德军赶进了挪威山区中。
芬兰不得不低头。
4芬兰湾中的若干岛屿和汉科半岛。
这极大的加强了红海军波罗的海舰队对芬兰湾的控制力。)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在薯条君,再次确认,“绿火箭”营依然没有走完组建进度条。
只能选择,继续以小队方式,在这场已经变成“冬季战争”plus版的战役中,寻找芬兰军队或者德国军队的有价值目标时。
对于自己能够推进到索夫波罗格,根本原因是什么,没有多少b数的芬兰“诺尔德”师,正在和德国空军派驻到这里的地面联络官吵架。
“你们为什么不能将炸弹,直接投到苏联人的后面!”
“下一次攻击。”
“你们上次也是这么说的。”
“下一次攻击!”
……
汉斯感觉自己肯定是犯了什么错误,才被空军分配到这里,配合这些愚蠢的芬兰人。
在那些该死的英国人,不知道为了什么,突然出现在这里,帮助苏联人后。
德国空军的轰炸行动,就一直处在必须小心谨慎的进行的状态。
再加上,索夫波罗格的苏军防线,作为克斯坚加在西南方向的关键门户,苏联人在这里布置的,防空力量是十分充足的。
这让德国空军的攻击,根本无法越过苏军外围,直接攻击核心阵地。
但愚蠢的,连苏联人外围阵地都攻不下来的,芬兰人。
不仅仅,根本不懂德国空军近距离支援战术。
不会主动在德国空军掩护下,拔掉外围苏军阵地,从而在地面上,干掉苏联人已经奔放到,直接布置在前沿身后两三公里的的高射炮阵地,实现空地协同推进。
居然还能反复大言不惭的要求,德国空军直接越过这些高炮的致命火力,袭击苏军阵地核心的炮兵。
还说什么,
“只要苏联人的大炮停下来十分钟,他们的步兵就能冲进克斯坚加。”
“该死的,蠢货!”
如果不是汉斯,明确知道保护自己的几个陆战师士兵,比这些愚蠢的芬兰人还不如的话,很可能已经从不断应付芬兰军官,快进到直接下克上了。
当然,如果汉斯,能够知道,芬兰军队甚至在,有迂回攻击条件的情况下,依然没有进行任何其他攻击尝试的话,可能会立即找到薯条君申请,跳过人生中这没有希望的五年。
而在这种情况下,南线的芬兰军队想要,在苏军纵深力量,已经完成防线加固后,取得任何一点战果基本是不可能的了。
当然好的方面是,这样的打下去,受伤最重的,只有德国空军地面联络员汉斯。
甚至,只要苏军不改变自身防御为主的战略,这里的战争已经发展到了,每天完成日常任务的阶段。
………………
相比南线,有德军步兵第169师,和山地步兵团存在的北线,攻势还是有些变化可能的。
至少,在德军步兵第169师,借助芬兰第6师创造的通路,发起冲击后。
苏联边防军防线,与步兵第104师的前出防线已经垮塌了大半,这些原本可以完全掩护此处道路的防线,此刻只剩下几个依托高地建立的据点。
甚至可以说,如果不是薯条君的第二条火障,成功将党卫军“北方”师烧走了。
等到该部,真的在获得了足够的补给后,从南侧加入这里的战局。
当前可以借助几个高地,成功钳制德军,避免其全力冲击,库奥拉亚尔维主防线的苏军,可能已经被冲垮了。
不过,对于战争来说,不仅仅没有如果。
“几乎”与“彻底”的小缝隙,往往也是完全无法弥合的。
这一点,对于当前芬德联军共同前进指挥部来说,已经是不需要点破的共识了。
只是双方的中级指挥官,依然会为了面子问题,相互争论,
‘’该死的,之前那个山头,你们不是彻底清缴了吗?”
“如果不是,你们的轰炸机半路撤走,我们几乎就全歼苏联人了!”
“难道,不是你们先被苏联人,不到一个连的反冲锋,赶走的吗?”
“那是另一个山头,而且你们的人,不也一样被那个连冲垮了吗?”
对此,已经头大如斗的联军指挥官,德军第169步兵师师长-库尔特·迪特玛,也只能用已经用烂了的得说辞,压下众人的争吵,
“好了,看看你们,一个个和泼妇骂街一样。我们现在需要精诚合作,只有突破库奥拉亚尔维的主防线,我们这几天的努力才算没有白费!”
只是根本上的现实是,芬德联军,虽然在再次合作后,几乎成功冲垮了,没有做好同时应对两种风格攻势的苏军防线。
但以英国人插手为转折点,当苏军指挥部,已经将更多力量从阿拉库尔季迁移至这里后。
未能彻底清剿,苏军一线阵地支撑点,只是部分获得了,关键道路使用权的芬德联军,已经错过了,快速冲过这里的战略窗口。
上述的争论,正在从翻旧账,逐渐演变成,不断上演的,需要芬德联军,投入更多注意力才能处理的现实问题。
对此在这次攻势中,心态反复起伏的库尔特·迪特玛,不得不开始思考,
“或许是时候撤退了。”
………………
而在芬德前进指挥部争吵中,出现的最频繁的词“那个连”。
正是,等不及红海军完成扩编的薯条君。
直接从苏军一个据点中,以拉“壮丁”的方式,获取的“绿火箭”营-边防军志愿者连队。
该连在薯条君的带领下,依靠夸张的机动能力,反复在芬德联军侧翼进进出出,大幅加速了,库尔特·迪特玛做出撤退决定的速度。
最终在战地时间1941年7月3日黄昏。
又一次,收到己方后勤车队遭到“那个连”光顾损失惨重报告的,库尔特·迪特玛,下令后撤到萨拉地区。
总共进行了不到5天的“白色闪电”计划,就此进入了暂时搁置状态。
德军在北极战区的第一波攻势,提前了两周,进入了对峙状态。
(历史中,以迪特尔在7月17日放弃继续攻击摩尔曼斯克为标志。
芬德联军的第一波攻势彻底失去前进力量。
整个攻势期间,德军除了付出了重大代价,几乎什么战略目标都没有达到。
截止7月11日,德国“挪威”集团军,就已经付出了3000余人的代价。
而战果只是,
“挪威山地军”,距离摩尔曼斯克最近45公里。
第36山地军,距离切断基洛夫铁路最近35公里。
芬兰第3军,距离切断基洛夫铁路最近69公里。
苏德双方就此进入对峙阶段,直到9月8日,南方的德军又取得了更大的阶段性胜利后。
德军才开始了又一次尝试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