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3章圣旨
“来人。”皇帝说着,大太监就守在廊下,情形听得一清二楚,立刻应声:“奴婢在。”
“取来朕之前写的圣旨。”
“是,陛下。”
随大太监弯着腰快步去了御书房,殿内这对天下最尊贵的夫妻,一时又陷入到了沉默中。
好在太监回来的很快,将圣旨小心翼翼奉上。
“这旨我已写完了,只需要填上封号就成了。”皇帝献宝一样将圣旨展开,给皇后看了。
皇后一眼看过,就见得此圣旨是由绵帛制成,颜色纯一色青,左右端呈两龙,绣有篆书“奉天制诰”四字。
这的确是封爵专用,并且向左依次用楷书书写,旨意的全文大体已经写完,在落款处已钤有朱色方印,篆书“制诰之宝”。
皇帝再次将圣旨铺平,太监早就研了墨,皇帝提笔蘸了墨,在圣旨空白处,直接填了“代侯”二字。
只有真正亲近和了解皇权的人,才知道一纸诏书的分量,可以说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,这一笔,浓缩了整个天下的权柄,一旦颁下,哪怕是白身,立刻成了王侯。
和许多人想的不一样,就算有皇家血脉,不经宗谱,不颁旨意,就不属于龙子龙孙,就算有少许恩泽,也十分之一,百分之一都不到。
“一笔以后,已是天家一分子。”
皇后看着这圣旨在自己的面前写完,且让人拿了下去,原本只有淡淡神情的脸上,也多出了几分笑容。
皇后出身于官绅之家,十分注重对儿女的训诲,温良恭俭让五德俱全,年轻时曾是名闻京城的才女兼美人,无论才艺还是容貌,在当时京城都无人可比,嫁与那时皇帝,也并不是先皇赐婚,也有着皇帝自己喜欢她的缘故。
这段在当时传佳话的感情,终于在十几年前,因嫡长子之死,而在众人面前,被狠狠撕成了碎片。
可时光虽辜负了美人,但美人便是老了,也依旧是美人。
纵然皇后眼角已是有了细纹,可在这灯下,却恍惚间,让凝视着她的皇帝,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掀开皇后的盖头时,含羞带怯的她,仿佛看到第一次于宫墙路边遇到她时,隔着距离的惊鸿一瞥。
他的心里就是一动,下意识,就轻轻抓住了皇后的一只手,轻声说:“皇后,你可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?”
记得,怎么不记得?
当初第一次相遇时,她才不过二八年华,跟着父母参加宫中一个宴会,能参加宴会的都是功勋,但热闹的环境让当时的她有些厌烦,等到她熬到宴会结束,就跟着母亲匆匆离开,在走过一段宫墙时,迎面走来一群人,被簇拥着的年轻公子穿着便服,行色匆匆,像刚刚才赶到宫里。
她因为好奇,不知道他的身份,所以在走出一段路,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,恰是那么巧,相隔百米,年轻公子竟也停下脚步,回首在看她。
二人的目光,在宫灯的照耀下,交织,碰撞,她一惊后,忙回头,再不敢多看一眼。
却不知,那一眼,就定了终身。
那时还只是皇子的皇帝,正陷入在夺嫡斗争中,顶着压力娶了她,而不顾她那时的父兄,只是中立保皇党,并不会成为他的助力。
新婚当夜,他一身红衣,丰神俊朗,眼神明亮,掀开她的盖头时,露出一丝笑,整个人都仿佛醉了,可明明他那天喝酒喝得并不多……
“是啊,那时你我,年纪都不大,第一次见面后,彼此心中就有了对方,后来你顶着压力,娶了我,为了娶我,甚至违抗了先皇原本为你另娶的旨意,险些被罚跪在宫门前。”皇后目光中闪过一丝怀念,叹着。
想到这里,想到曾经的俊朗少年,想到少年夫妻时的那些年的恩爱,皇后一时间,也是一动。
可回想起过去,就难以避免想到在甜蜜之后的砒霜毒药,想到了欢愉之后的极度痛苦。
她至今都记得,当她生下阿福时,那时还年轻的他,不顾规矩,笑着抱着嫡长子,对那时还虚弱的她说:“看,这是我们的儿子,你与他,都是我的珍宝,我将珍而重之。”
尚记得眼神,是那样认真。
可下一刻,就变成了多年后,她在深冬之日,跪在宫门前,眼泪流尽,苦苦哀求,但紧闭着的宫门,面色冷酷的太监,以及避而不见的皇帝,都将沉浸在夫妻恩爱里的那个她,直接杀死了。
那一天,真的很冷,很冷,地上的青砖,冰块一样冷,让她整个膝盖都已跪得没了知觉,寒风刺骨,让她不断在外面风中颤抖,可这一切,都不如那时她的心寒心冷!
恩爱夫妻,珍而重之,给予这一切的人,在登上大宝那一刻,就已死了。
活下来的,只有一个皇帝。
先是皇帝,后是丈夫,先是皇帝,后是父亲。
想到这些,皇后不由得拉紧了衣衫。
但她仍能保持平静,甚至带着一丝怀念,在皇帝亦感慨着时,还能轻轻微笑,温婉如玉,似乎与以前并无不同。
“也许你不信,可朕从没有忘怀你。”皇帝怔怔的说着,他想起当年恩爱,尤其是想着,那时与皇后在一起时的自己,大概年龄与现在苏子籍差不多大,正是年少俊朗意气风发的时候,不想这么多年,一晃就过去了。
他与皇后恩爱时光,代表着的不止是少年共患难的感情,更代表着,曾经那个年轻的自己。
“皇后。”皇帝说着,就目光炯炯地看着皇后:“今日不如你就留下来,我们老夫老妻,已经很久没有独处过了。”
皇后心里一沉,微笑婉拒:“陛下,还请你万万以身体为重,切莫伤了身子。”
但这样婉拒推辞的皇后,却越发勾起皇帝的回忆,当初皇后,因年少脸皮薄,也常常这样含羞推辞。
这样的话,让皇帝兴致不减,心里越发的有些火热:“今日你就别走了。”
说着,就对站着的大太监说:“今日皇后侍寝。”
根本不容拒绝,语气中带着一些不容置疑。
皇后轻轻蹙下眉,就垂眸了。
“来人。”皇帝说着,大太监就守在廊下,情形听得一清二楚,立刻应声:“奴婢在。”
“取来朕之前写的圣旨。”
“是,陛下。”
随大太监弯着腰快步去了御书房,殿内这对天下最尊贵的夫妻,一时又陷入到了沉默中。
好在太监回来的很快,将圣旨小心翼翼奉上。
“这旨我已写完了,只需要填上封号就成了。”皇帝献宝一样将圣旨展开,给皇后看了。
皇后一眼看过,就见得此圣旨是由绵帛制成,颜色纯一色青,左右端呈两龙,绣有篆书“奉天制诰”四字。
这的确是封爵专用,并且向左依次用楷书书写,旨意的全文大体已经写完,在落款处已钤有朱色方印,篆书“制诰之宝”。
皇帝再次将圣旨铺平,太监早就研了墨,皇帝提笔蘸了墨,在圣旨空白处,直接填了“代侯”二字。
只有真正亲近和了解皇权的人,才知道一纸诏书的分量,可以说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,这一笔,浓缩了整个天下的权柄,一旦颁下,哪怕是白身,立刻成了王侯。
和许多人想的不一样,就算有皇家血脉,不经宗谱,不颁旨意,就不属于龙子龙孙,就算有少许恩泽,也十分之一,百分之一都不到。
“一笔以后,已是天家一分子。”
皇后看着这圣旨在自己的面前写完,且让人拿了下去,原本只有淡淡神情的脸上,也多出了几分笑容。
皇后出身于官绅之家,十分注重对儿女的训诲,温良恭俭让五德俱全,年轻时曾是名闻京城的才女兼美人,无论才艺还是容貌,在当时京城都无人可比,嫁与那时皇帝,也并不是先皇赐婚,也有着皇帝自己喜欢她的缘故。
这段在当时传佳话的感情,终于在十几年前,因嫡长子之死,而在众人面前,被狠狠撕成了碎片。
可时光虽辜负了美人,但美人便是老了,也依旧是美人。
纵然皇后眼角已是有了细纹,可在这灯下,却恍惚间,让凝视着她的皇帝,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掀开皇后的盖头时,含羞带怯的她,仿佛看到第一次于宫墙路边遇到她时,隔着距离的惊鸿一瞥。
他的心里就是一动,下意识,就轻轻抓住了皇后的一只手,轻声说:“皇后,你可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?”
记得,怎么不记得?
当初第一次相遇时,她才不过二八年华,跟着父母参加宫中一个宴会,能参加宴会的都是功勋,但热闹的环境让当时的她有些厌烦,等到她熬到宴会结束,就跟着母亲匆匆离开,在走过一段宫墙时,迎面走来一群人,被簇拥着的年轻公子穿着便服,行色匆匆,像刚刚才赶到宫里。
她因为好奇,不知道他的身份,所以在走出一段路,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,恰是那么巧,相隔百米,年轻公子竟也停下脚步,回首在看她。
二人的目光,在宫灯的照耀下,交织,碰撞,她一惊后,忙回头,再不敢多看一眼。
却不知,那一眼,就定了终身。
那时还只是皇子的皇帝,正陷入在夺嫡斗争中,顶着压力娶了她,而不顾她那时的父兄,只是中立保皇党,并不会成为他的助力。
新婚当夜,他一身红衣,丰神俊朗,眼神明亮,掀开她的盖头时,露出一丝笑,整个人都仿佛醉了,可明明他那天喝酒喝得并不多……
“是啊,那时你我,年纪都不大,第一次见面后,彼此心中就有了对方,后来你顶着压力,娶了我,为了娶我,甚至违抗了先皇原本为你另娶的旨意,险些被罚跪在宫门前。”皇后目光中闪过一丝怀念,叹着。
想到这里,想到曾经的俊朗少年,想到少年夫妻时的那些年的恩爱,皇后一时间,也是一动。
可回想起过去,就难以避免想到在甜蜜之后的砒霜毒药,想到了欢愉之后的极度痛苦。
她至今都记得,当她生下阿福时,那时还年轻的他,不顾规矩,笑着抱着嫡长子,对那时还虚弱的她说:“看,这是我们的儿子,你与他,都是我的珍宝,我将珍而重之。”
尚记得眼神,是那样认真。
可下一刻,就变成了多年后,她在深冬之日,跪在宫门前,眼泪流尽,苦苦哀求,但紧闭着的宫门,面色冷酷的太监,以及避而不见的皇帝,都将沉浸在夫妻恩爱里的那个她,直接杀死了。
那一天,真的很冷,很冷,地上的青砖,冰块一样冷,让她整个膝盖都已跪得没了知觉,寒风刺骨,让她不断在外面风中颤抖,可这一切,都不如那时她的心寒心冷!
恩爱夫妻,珍而重之,给予这一切的人,在登上大宝那一刻,就已死了。
活下来的,只有一个皇帝。
先是皇帝,后是丈夫,先是皇帝,后是父亲。
想到这些,皇后不由得拉紧了衣衫。
但她仍能保持平静,甚至带着一丝怀念,在皇帝亦感慨着时,还能轻轻微笑,温婉如玉,似乎与以前并无不同。
“也许你不信,可朕从没有忘怀你。”皇帝怔怔的说着,他想起当年恩爱,尤其是想着,那时与皇后在一起时的自己,大概年龄与现在苏子籍差不多大,正是年少俊朗意气风发的时候,不想这么多年,一晃就过去了。
他与皇后恩爱时光,代表着的不止是少年共患难的感情,更代表着,曾经那个年轻的自己。
“皇后。”皇帝说着,就目光炯炯地看着皇后:“今日不如你就留下来,我们老夫老妻,已经很久没有独处过了。”
皇后心里一沉,微笑婉拒:“陛下,还请你万万以身体为重,切莫伤了身子。”
但这样婉拒推辞的皇后,却越发勾起皇帝的回忆,当初皇后,因年少脸皮薄,也常常这样含羞推辞。
这样的话,让皇帝兴致不减,心里越发的有些火热:“今日你就别走了。”
说着,就对站着的大太监说:“今日皇后侍寝。”
根本不容拒绝,语气中带着一些不容置疑。
皇后轻轻蹙下眉,就垂眸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