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,燕王臧荼反,攻下代地。高祖自将击之,得燕王臧荼。即立太尉卢绾为燕王。使丞相哙将兵攻代。
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刘邦称帝立国之后,虽然赦免了那些投降的楚国旧臣,但对于那些始终没有臣服的敌人和仍然在潜逃在外的项羽旧部,却并未放弃通缉。然而,令人没有想到的是,就是这场规模并不算太大的清算,竟然就此拉开了西汉初年一系列叛乱的序幕。
当初,韩信攻占齐地之后,兵败的田横逃奔梁地投奔了彭越。虽然当时彭越已经归附刘邦,但毕竟是一支长期活跃在楚军背后的独立武装,彭越为了扩充实力,便接纳了田横,而没有将之交给刘邦。
然而,随着项羽兵败自刎,刘邦称帝立国,彭越也被册封为了梁王。彭越独立在外时,由于正处于乱世,当然可以为田横提供庇护,但作为汉朝的诸侯王,随着天下平定,还会不会继续包庇自己这个始终没有投降,且杀死了刘邦重要谋士郦食其的叛逆,谁也不敢保证。
因此,当得知彭越被刘邦封为诸侯王后,担心被杀的田横便率领着五百多名部下逃离了梁地,一路向东经齐地逃奔出海,躲到了一个距离陆地不远的荒无人烟的小岛上。
刘邦得知消息后,认为田横兄弟不仅曾于齐地称王,而且深得齐地各个阶层的拥戴,如果任由其流落海岛而不加以约束招揽,时间一长恐有祸患。为了天下的安定,刘邦便派使者赦免田横之罪,并召其入朝。
田横见了刘邦的使者,虽然使者已经明确表示皇帝赦免了田横的罪行,但田横却仍然不敢前去拜见刘邦,因此辞谢道,“我曾经烹杀了陛下的使者郦食其,而郦食其的弟弟郦商又是陛下麾下的将领,所以我不敢奉诏进京,请求您允许我做一个平民百姓,继续住在这海岛上。”
由于该岛屿距离齐地很近,刘邦哪能放心他继续居于该岛,在接到使者的回奏后,刘邦立即下诏给卫尉郦商,说道,“齐王田横如果到京,谁敢动他的随从人员,立刻满门抄斩。”
然后,刘邦再度派使者前往拜见田横,将给郦商的诏书告知了田横,同时对其保证,“只要田横愿意回京,最大可以封王,最小也可以封侯;如果拒绝返京,朝廷便将派遣军队前来剿灭。”
田横无奈,只得带着两个门客离岛登岸,乘坐驿站的马车前往洛阳拜见刘邦。结果,在离洛阳三十里远时,田横突然身亡,而他的两个门客则带着田横的头颅前往京师拜见刘邦。
不久后,朝廷传出消息说,田横乃是因为亡国而心中有愧,再加上此前杀死郦食其,如今又要与郦商同朝为臣而感到羞愧,这才自尽身亡。之后,刘邦以隆重的诸侯王之礼将其安葬。
然而,不久后又传出消息,田横那两个已经被刘邦封为都尉的门客,也在田横墓前离奇自尽。更为离奇的是,不久之后,田横留在岛上的五百部下,竟然也在得知田横自尽而死的消息后,全部自尽身亡。
关于田横之死,朝廷给出的解释看似合情合理,但只要仔细推敲,便不难发现其中的疑点。
一时间,关于田横到底因何而死,上到朝堂、下到民间,各种揣测此起彼伏,而这无疑让刚刚平定的天下再度泛起波澜,尤其是那些投降的项羽旧部,更是人心惶惶。
与此同时,被刘邦悬赏千金捉拿的项羽旧部季布,逃到了鲁地的朱家。
季布本是楚地人,为人好逞意气,爱打抱不平,再加上重信承诺,在楚地十分有名,楚地甚至广为流传着“得黄金百,不如得季布一诺”的谚语。正是因为季布在楚地声望太高,刘邦在消灭项羽之后,才悬赏千金捉拿季布,并严令胆敢窝藏季布者灭三族。
季布先是藏在濮阳一户周姓人家,后因朝廷追查的太紧,周家便将他和几十个奴仆一起卖给了鲁地的朱家,朱家虽然明知他是朝廷悬赏的重犯,但还是接纳了他,将他安置在田间耕作,并告诫儿子要善待于他。
为了彻底解决季布的杀身之祸,朱家只身前往洛阳,拜见刘邦的爱将夏侯婴。夏侯婴与朱家乃是旧识,于是设宴款待于他,朱家趁机对夏侯婴说道,“季布犯了什么大罪,陛下追捕他这么急迫?”
夏侯婴回答说,“季布在项羽麾下时,曾数次让陛下十分窘迫,这才一定要抓到他才罢休。”
朱家又问,“依您看,季布是怎样一个人?”
夏侯婴作为楚人,自然听说过季布的大名,因此回答说,“他是个很有才能之人。”
朱家于是说道,“作为臣子,受主上差遣原本就是理所应当,难道项羽的臣子都要被全部处死吗?如今陛下刚刚夺取天下,却要仅凭个人好恶追捕这些人,不是向天下人显示自己气量狭小吗?再说季布颇为贤能,如果实在无处可逃,就只能向北投奔匈奴或向南逃到越地了,这不是资助敌人吗?”
夏侯婴被朱家所说服,便前去拜见刘邦,并将朱家的这些话转告给了刘邦。
刘邦本就因为朝野之间流传的关于田横之死的传闻而头疼不已,为了避免人心浮动,化解田横之死带来的不利影响,向天下证明自己并没有想要将项羽旧部置于死地的想法,宣布赦免季布。不久后,季布前往拜见刘邦,表示愿意服罪,刘邦正式下诏赦免季布,并封其做了郎中。
得知季布被赦免的消息后,原本因田横之死而紧张的局势这才重新稳定了下来。季布同母异父的弟弟(另说是舅舅)、同为项羽旧部的丁固得知消息,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,便也跑去关中拜见刘邦,希望同样能够得到赦免。
在丁固看来,自己与季布处境相当,更何况在“彭城之战”时,自己还救过刘邦一命,如今季布都能得到赦免,更何况是自己?
然而,彼一时、此一时,当初争夺天下,丁固的救命之恩或许刘邦还会认,但如今刘邦坐天下,对于丁固这种违抗上级将令,战场上私放敌人的做法,自然不会再认同。更为重要的是,你到底有没有功劳,你自己说了没用,而要看皇帝认不认。
在刘邦看来,若是此时而赦免了丁固,岂不是在倡导这种战场抗命的不忠之举吗?更何况,刘邦为了维持自己的帝王形象和威严,也不会让当时那种窘迫的样子流传出去。因此,丁固本想凭借救命之恩换取一条生路,而刘邦却压根不承认丁固的这个功劳。
结果,刘邦非但没有赦免丁固之罪,反而将其带到了军中游行,对着将士们说道,“丁公作为项羽的臣子却不忠诚,让项羽失去天下的人,就是丁公”,然后便将丁固当场处死,并说,“让后世为人臣子者不要效法丁公!”
刘邦此举本是为了“杀鸡儆猴”,以丁固本这个“鸡”,警示那些军中的骄兵悍将,却没想到有人误以为自己才是那个“猴”,这个人不是别人,正是燕王臧荼。
臧荼本是战国末期燕国旧将,秦末天下大乱时,陈胜派武臣经略赵地,武臣稳定赵地后又派韩广安抚燕地,结果韩广占据燕地自立为王,臧荼于是前去投奔,成为了韩广麾下将领。
“巨鹿之战”时,燕王韩广派臧荼率兵救赵,臧荼后率燕军随项羽西入关中,并被项羽分封为燕王,而韩广则被改封为辽东王。韩广对此极为不满,拒绝前往偏远苦寒的辽东,臧荼遂起兵攻杀韩广,吞并辽东。
后来,韩信平定赵地,在李左车的建议下派使者前往燕地,臧荼便又转投了刘邦。刘邦称帝建国后,虽然保留了臧荼的封号和封地,但他这种频繁改换门庭,且公然攻杀旧主的做法,显然令人所不齿。
丁固被杀之后,臧荼以为这是刘邦在有意警告自己,恐惧之下竟然直接于刘邦称帝同年的秋天,即汉五年(前202年)十月起兵反叛,并出兵攻占代地。
臧荼起兵之后,刘邦率樊哙、郦商、灌婴等前往平叛,很快便平定了叛乱,臧荼兵败被杀。
臧荼被杀之后,其子臧衍逃往匈奴,而其孙女臧儿则流落民间,多年后生下一女名曰王娡。
燕王臧荼兵败被杀之后,该如何处置燕地,却又让刘邦犯了难。
由于燕地距离汉朝的统治中心太远,中间又隔着赵国、梁国等诸侯国,朝廷鞭长莫及,很难将其直接纳入中央朝廷的统治。思来想去,也只有重新分封一位诸侯王统辖其地,震慑当地贵族,才最为妥当。
那么到底该封谁为燕王呢?在功臣中选来选去,刘邦最终选定了卢绾。
卢绾与刘邦乃是同乡,两家不仅是世交,两人更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,自幼关系便极为亲密,不仅是从小玩到大的玩伴,而且卢绾从幼年时起,便始终以刘邦马首是瞻。
刘邦沛县起兵后,卢绾便长期跟随在刘邦身边,虽然他的战功不如曹参等人,但论在刘邦面前的宠信程度却是首屈一指。刘邦称帝之后,其他人碍于君臣有别难以出入皇宫,唯独卢绾可以自由出入,刘邦对其的宠信可见一斑。
刘邦重新设立燕国,虽然是无奈之下的选择,但也不想这个诸侯国再脱离朝廷掌控,因此便想着凭借两人一直以来的亲密关系,若是以卢绾为燕王,应该可以使得燕国更加亲近中央朝廷才是。
此外,刘邦封卢绾为王,其实还有另外一层考虑,那就是论军功卢绾并不显着,他做诸侯王很难服众,而卢绾只要想坐稳诸侯王这个位置,就必须仰仗中央朝廷的权威,刘邦则可以借此对燕地实行间接掌控。
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刘邦称帝立国之后,虽然赦免了那些投降的楚国旧臣,但对于那些始终没有臣服的敌人和仍然在潜逃在外的项羽旧部,却并未放弃通缉。然而,令人没有想到的是,就是这场规模并不算太大的清算,竟然就此拉开了西汉初年一系列叛乱的序幕。
当初,韩信攻占齐地之后,兵败的田横逃奔梁地投奔了彭越。虽然当时彭越已经归附刘邦,但毕竟是一支长期活跃在楚军背后的独立武装,彭越为了扩充实力,便接纳了田横,而没有将之交给刘邦。
然而,随着项羽兵败自刎,刘邦称帝立国,彭越也被册封为了梁王。彭越独立在外时,由于正处于乱世,当然可以为田横提供庇护,但作为汉朝的诸侯王,随着天下平定,还会不会继续包庇自己这个始终没有投降,且杀死了刘邦重要谋士郦食其的叛逆,谁也不敢保证。
因此,当得知彭越被刘邦封为诸侯王后,担心被杀的田横便率领着五百多名部下逃离了梁地,一路向东经齐地逃奔出海,躲到了一个距离陆地不远的荒无人烟的小岛上。
刘邦得知消息后,认为田横兄弟不仅曾于齐地称王,而且深得齐地各个阶层的拥戴,如果任由其流落海岛而不加以约束招揽,时间一长恐有祸患。为了天下的安定,刘邦便派使者赦免田横之罪,并召其入朝。
田横见了刘邦的使者,虽然使者已经明确表示皇帝赦免了田横的罪行,但田横却仍然不敢前去拜见刘邦,因此辞谢道,“我曾经烹杀了陛下的使者郦食其,而郦食其的弟弟郦商又是陛下麾下的将领,所以我不敢奉诏进京,请求您允许我做一个平民百姓,继续住在这海岛上。”
由于该岛屿距离齐地很近,刘邦哪能放心他继续居于该岛,在接到使者的回奏后,刘邦立即下诏给卫尉郦商,说道,“齐王田横如果到京,谁敢动他的随从人员,立刻满门抄斩。”
然后,刘邦再度派使者前往拜见田横,将给郦商的诏书告知了田横,同时对其保证,“只要田横愿意回京,最大可以封王,最小也可以封侯;如果拒绝返京,朝廷便将派遣军队前来剿灭。”
田横无奈,只得带着两个门客离岛登岸,乘坐驿站的马车前往洛阳拜见刘邦。结果,在离洛阳三十里远时,田横突然身亡,而他的两个门客则带着田横的头颅前往京师拜见刘邦。
不久后,朝廷传出消息说,田横乃是因为亡国而心中有愧,再加上此前杀死郦食其,如今又要与郦商同朝为臣而感到羞愧,这才自尽身亡。之后,刘邦以隆重的诸侯王之礼将其安葬。
然而,不久后又传出消息,田横那两个已经被刘邦封为都尉的门客,也在田横墓前离奇自尽。更为离奇的是,不久之后,田横留在岛上的五百部下,竟然也在得知田横自尽而死的消息后,全部自尽身亡。
关于田横之死,朝廷给出的解释看似合情合理,但只要仔细推敲,便不难发现其中的疑点。
一时间,关于田横到底因何而死,上到朝堂、下到民间,各种揣测此起彼伏,而这无疑让刚刚平定的天下再度泛起波澜,尤其是那些投降的项羽旧部,更是人心惶惶。
与此同时,被刘邦悬赏千金捉拿的项羽旧部季布,逃到了鲁地的朱家。
季布本是楚地人,为人好逞意气,爱打抱不平,再加上重信承诺,在楚地十分有名,楚地甚至广为流传着“得黄金百,不如得季布一诺”的谚语。正是因为季布在楚地声望太高,刘邦在消灭项羽之后,才悬赏千金捉拿季布,并严令胆敢窝藏季布者灭三族。
季布先是藏在濮阳一户周姓人家,后因朝廷追查的太紧,周家便将他和几十个奴仆一起卖给了鲁地的朱家,朱家虽然明知他是朝廷悬赏的重犯,但还是接纳了他,将他安置在田间耕作,并告诫儿子要善待于他。
为了彻底解决季布的杀身之祸,朱家只身前往洛阳,拜见刘邦的爱将夏侯婴。夏侯婴与朱家乃是旧识,于是设宴款待于他,朱家趁机对夏侯婴说道,“季布犯了什么大罪,陛下追捕他这么急迫?”
夏侯婴回答说,“季布在项羽麾下时,曾数次让陛下十分窘迫,这才一定要抓到他才罢休。”
朱家又问,“依您看,季布是怎样一个人?”
夏侯婴作为楚人,自然听说过季布的大名,因此回答说,“他是个很有才能之人。”
朱家于是说道,“作为臣子,受主上差遣原本就是理所应当,难道项羽的臣子都要被全部处死吗?如今陛下刚刚夺取天下,却要仅凭个人好恶追捕这些人,不是向天下人显示自己气量狭小吗?再说季布颇为贤能,如果实在无处可逃,就只能向北投奔匈奴或向南逃到越地了,这不是资助敌人吗?”
夏侯婴被朱家所说服,便前去拜见刘邦,并将朱家的这些话转告给了刘邦。
刘邦本就因为朝野之间流传的关于田横之死的传闻而头疼不已,为了避免人心浮动,化解田横之死带来的不利影响,向天下证明自己并没有想要将项羽旧部置于死地的想法,宣布赦免季布。不久后,季布前往拜见刘邦,表示愿意服罪,刘邦正式下诏赦免季布,并封其做了郎中。
得知季布被赦免的消息后,原本因田横之死而紧张的局势这才重新稳定了下来。季布同母异父的弟弟(另说是舅舅)、同为项羽旧部的丁固得知消息,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,便也跑去关中拜见刘邦,希望同样能够得到赦免。
在丁固看来,自己与季布处境相当,更何况在“彭城之战”时,自己还救过刘邦一命,如今季布都能得到赦免,更何况是自己?
然而,彼一时、此一时,当初争夺天下,丁固的救命之恩或许刘邦还会认,但如今刘邦坐天下,对于丁固这种违抗上级将令,战场上私放敌人的做法,自然不会再认同。更为重要的是,你到底有没有功劳,你自己说了没用,而要看皇帝认不认。
在刘邦看来,若是此时而赦免了丁固,岂不是在倡导这种战场抗命的不忠之举吗?更何况,刘邦为了维持自己的帝王形象和威严,也不会让当时那种窘迫的样子流传出去。因此,丁固本想凭借救命之恩换取一条生路,而刘邦却压根不承认丁固的这个功劳。
结果,刘邦非但没有赦免丁固之罪,反而将其带到了军中游行,对着将士们说道,“丁公作为项羽的臣子却不忠诚,让项羽失去天下的人,就是丁公”,然后便将丁固当场处死,并说,“让后世为人臣子者不要效法丁公!”
刘邦此举本是为了“杀鸡儆猴”,以丁固本这个“鸡”,警示那些军中的骄兵悍将,却没想到有人误以为自己才是那个“猴”,这个人不是别人,正是燕王臧荼。
臧荼本是战国末期燕国旧将,秦末天下大乱时,陈胜派武臣经略赵地,武臣稳定赵地后又派韩广安抚燕地,结果韩广占据燕地自立为王,臧荼于是前去投奔,成为了韩广麾下将领。
“巨鹿之战”时,燕王韩广派臧荼率兵救赵,臧荼后率燕军随项羽西入关中,并被项羽分封为燕王,而韩广则被改封为辽东王。韩广对此极为不满,拒绝前往偏远苦寒的辽东,臧荼遂起兵攻杀韩广,吞并辽东。
后来,韩信平定赵地,在李左车的建议下派使者前往燕地,臧荼便又转投了刘邦。刘邦称帝建国后,虽然保留了臧荼的封号和封地,但他这种频繁改换门庭,且公然攻杀旧主的做法,显然令人所不齿。
丁固被杀之后,臧荼以为这是刘邦在有意警告自己,恐惧之下竟然直接于刘邦称帝同年的秋天,即汉五年(前202年)十月起兵反叛,并出兵攻占代地。
臧荼起兵之后,刘邦率樊哙、郦商、灌婴等前往平叛,很快便平定了叛乱,臧荼兵败被杀。
臧荼被杀之后,其子臧衍逃往匈奴,而其孙女臧儿则流落民间,多年后生下一女名曰王娡。
燕王臧荼兵败被杀之后,该如何处置燕地,却又让刘邦犯了难。
由于燕地距离汉朝的统治中心太远,中间又隔着赵国、梁国等诸侯国,朝廷鞭长莫及,很难将其直接纳入中央朝廷的统治。思来想去,也只有重新分封一位诸侯王统辖其地,震慑当地贵族,才最为妥当。
那么到底该封谁为燕王呢?在功臣中选来选去,刘邦最终选定了卢绾。
卢绾与刘邦乃是同乡,两家不仅是世交,两人更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,自幼关系便极为亲密,不仅是从小玩到大的玩伴,而且卢绾从幼年时起,便始终以刘邦马首是瞻。
刘邦沛县起兵后,卢绾便长期跟随在刘邦身边,虽然他的战功不如曹参等人,但论在刘邦面前的宠信程度却是首屈一指。刘邦称帝之后,其他人碍于君臣有别难以出入皇宫,唯独卢绾可以自由出入,刘邦对其的宠信可见一斑。
刘邦重新设立燕国,虽然是无奈之下的选择,但也不想这个诸侯国再脱离朝廷掌控,因此便想着凭借两人一直以来的亲密关系,若是以卢绾为燕王,应该可以使得燕国更加亲近中央朝廷才是。
此外,刘邦封卢绾为王,其实还有另外一层考虑,那就是论军功卢绾并不显着,他做诸侯王很难服众,而卢绾只要想坐稳诸侯王这个位置,就必须仰仗中央朝廷的权威,刘邦则可以借此对燕地实行间接掌控。